Thursday, December 23, 2010

Austria Trip Part 14 : 9/3 Vienna Day 3 - Stephansdom Cathedral (Chinese)

史蒂芬大教堂


從百水公寓出來,我們回到了維也納的市中心Innere Stadt區。這邊前一天晚上去看摩天輪回來的時候也有經過,但這天是趁白天的時候過去的。Innere Stadt是遊客聚集最多的地方,而Stephansdom史蒂芬大教堂,更是位於Innere Stadt的心臟地帶,是維也納最具象徵性的建築。它是維也納最高的建築物,同時也是奧地利最高的教堂。

在十二世紀,維也納逐漸變成歐洲重要的城市的時候,城市人民對宗教的要求也相對提高。第一個史蒂芬教堂於十二世紀中左右建蓋的,是羅馬式(Romanesque)風格。幾場大火之後,史蒂芬教堂不斷以哥德式(Gothic)風格重建與擴建。今天的教堂,早期羅馬式沒有被毀壞掉的部份以及後面哥德式的混合體。當然,最顯眼的南塔,於1433年完工,總高136.7米,是哥德式的典型代表。今天,遊客願意花點錢,找點活罪受,爬上343層階梯,則可以在維也納最高處,一覽整個都市的市容。北塔,原本是要比照南塔的,只不過神聖羅馬帝國的荷包縮小了,所以蓋到後來就決定不再蓋了。只是,這時哥德式風格已經退流行了,所以就配了一個文藝復興風(Renaissance)的圓屋頂。北塔只有68米,差不多是南塔的一半高而已。同樣地,花點錢,也是可以上北塔的。不過,這個比較享受,是坐電梯上去的。北塔上,其實有另一個奧地利的國寶,也就是Pummerin大鐘,是歐洲第三大的鐘,光直徑就有三公尺了。我們沒有多花錢和時間的意願,所以二者都沒上去。

Stephansdom是維也納最有名的地標之一,所以無論何時總是有一堆人前來朝聖。我本身不信教的,不過每次到歐洲去,則會立刻變得很「虔誠」,天天上教堂。裡面進去後,人朝擁擠,充滿了像我們一樣的觀光客以及真正來祈禱的人。能不被這群觀光客打擾的,應該是真正非常虔誠的教徒吧~~~  我們當天來的時候,有一區是被圍起來,不讓人進去的。下面可看到欄杆外的人群。



這張照片正前方是教堂的主祭台(High Altar),中間的畫是教堂命名的Saint Stephen聖人做為殉教者,被暴民以石頭砸死時的場景,


教堂裡面




這是教堂裡另一個神壇(altar)。Stephansdom裡總共有18個神壇之多,以及以其他聖人之名而蓋的祈禱室(chapel)。另外,還可注意到神壇上高高的彩繪玻璃,也是哥德式教堂的一大特徵。





信徒們點的祈福蠟燭


教堂的管風琴。歷代有許多音樂家,曾在這兒擔任風琴師。今天大多世人會知道的一位,應當是寫那首名曲卡農的作曲家Pachelbel。他於1673年和1677年之間在維也納時在這兒任職過。今天的風琴,內部很多機械,都已經由電子操作了。


Stephansdom大教堂,經歷過數場戰爭,都有受到相當程度的破壞。最近一次的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一把大火燒得將屋頂給整個塌陷了下來。災後奧地利政府投入大量的物資,迅速將它重建起來,可見他們對於這個國家的精神象徵,是多麼重視的。今天,Stephansdom三不五時,外圍都要整修。我們參觀的這一天,當然也不例外。這張可以清楚看到教堂外牆上鋪上了灰色的一大塊布。雖然布的圖案企圖呈現原本教堂的樣子,但總是有點破壞整體美感就是了。

教堂前面的廣場,自然也是人群聚集。除了周圍的商家之外,也有許多街頭藝人會在這兒表演,是個人氣相當旺的地方。



在結尾這兒再補上一段教堂的小歷史。顯然,教堂剛開始成立的時候,在天主教體制下的地位是非常低的。當時,維也納沒有自己的宗教轄區,教堂歸德國Passau的主教轄區底下。十五世紀,神聖羅馬帝國皇帝Frederick三世終於成功地向教皇爭取到在維也納設立自己的主教轄區(diocese)。十八世紀,維也納又晉升成為大主教轄區。今天史蒂芬大教堂自然是維也納大主教座的位置。今天,為了表達向Frederick三世無限的敬意,他的墓是放在史蒂芬教堂裡面的。同時,Frederick三世也是Habsburg王朝家族裡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。

另一側沒有在施工的教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